最新目录

对特殊工具开启弹子锁进行机械分析(3)

来源:工程力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依据本人观点,特殊锁具中的弹子应该满足互换性能,要求既减少开销成本,又使锁具的安全性能最大化。除此之外,在这些锁芯中的孔中,需要装入上下

依据本人观点,特殊锁具中的弹子应该满足互换性能,要求既减少开销成本,又使锁具的安全性能最大化。除此之外,在这些锁芯中的孔中,需要装入上下两排圆柱销,学名称之为上弹子和下弹子,统称为弹子。一般情况下,为了完成弹子锁的开启和关闭,通常需要将锁体孔中的上弹子插入锁芯孔中,锁芯中的下弹子插入锁体孔中。

当人对钥匙施加外力使钥匙插入锁芯后,由于钥匙自身的齿距在生产设计时就会与弹子孔逐一对应,并且齿深也会与下弹子长度相对应,因而在弹子接触面正常的情况下,弹子正好与锁芯和锁体的接触面相重合,从而使锁芯自由旋转,通过旋转产生的扭力带动锁具的控制机构,实现锁具的开关动作。现如今,在我国锁具行业中,弹子结构已经是使用最广泛的锁具之一,这种锁具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安全,所以说提高弹子锁性能、了解弹子锁尤为重要。弹子锁种类很多,不同的弹子往往作用不同,也适应于不同的锁具。

不同弹子的模型如图1所示,这些弹子的外形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图1中从左到右分别为普通弹子(1)、蘑菇形弹子(2)、工字弹子(3)和异形弹子(4,5)。在生产生活中,要将不同弹子配合使用,以提升安全性能。

图1 不同弹子模型图

2 钩状工具开锁原理及痕迹特点

2.1 钩状工具开锁原理

钩状工具是用金属片或金属丝制成的金属钩子,并且附有一个加力杆。开锁时,由金属钩和加力杆配合使用,用金属钩将弹子逐个拨压至开启状态,从而实现钩状工具破锁。钩状工具的形态有很多种,包括拨钩、扫钩。根据钩状工具开锁手法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拨动、扫动、拨扫3种。常见的钩状工具及其加力杆如图2所示。

图2 钩状工具及附属加力杆

2.2 钩状工具开锁受力分析

在使用钩状工具对弹子锁开启时,弹子锁中的平头弹子会受到多个力的作用。结合力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弹子锁内部弹簧的弹力、锁内各个部件的摩擦力、钩状工具与锁头的摩擦力以及钩状工具撬锁时候施加的外力。在对钩状工具打开的弹子锁进行机械分析时,应对机械受力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由于锁芯直径的不同,往往会造成钩状工具撬锁的支点不同,从而导致力的不同,最终影响痕迹。除此之外,新锁磨损较小,旧锁磨损较大在分析时应考虑其摩擦系数不同导致的摩擦力的不同。

经过简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弹子锁被钩状工具开启时痕迹主要由施动者,也就是犯罪分子所决定,犯罪分子开锁的熟练程度、力的大小都直接决定了痕迹的形态,同时在考虑嫌疑人因素时,也应考虑锁的新旧程度、使用情况,多角度分析痕迹形态。

2.3 钩状工具开锁时的痕迹

通常情况下利用钩状工具开锁时,会在钩状工具一端连接一个类似钩状的金属物,并且在金属物上面附加一个小拨片,通过金钩子反复试验弹子,从而使弹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从而达到开锁目的。所有钩状工具开锁会在圆头弹子球面上形成明显的线条状划痕或压痕,痕迹线条较粗、压痕较深,并且钩状工具开锁之后会在平弹子柱面上形成剪切痕迹,这种剪切痕迹应该是痕迹检验员现场办案的重点勘察部位,一般现场发现锁具有剪切痕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认为该撬锁为钩状工具开锁。另外,钩状工具开锁后往往会在弹子上留下一些金属碎屑,痕迹检验员可以通过电镜放大倍数观察这些碎屑,从而收集更多办案证据。

由于这些碎屑比较细小,在日常办案过程中,通常使用扫描电镜在电镜下观察其类型,所以说这些特征都是确定开锁类型是否为钩状开锁的重要依据。

3 电动枪开锁原理及痕迹特点

电动开锁枪是21世纪以来的一种高科技产物,它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开锁工具。与传统开锁相比,电动开锁枪对弹子锁开启速度更快,并且对一些难度较高的锁头也能进行快速开启,所以说电动开锁枪开锁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开锁工具之一。为了提高办案效率,每一个痕迹检验员应该明白开锁枪的工作原理以及遗留痕迹的特点。

3.1 电动开锁枪的开锁原理

开锁枪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枪头、枪体和电池。开锁枪的前方一般会有枪头针,由螺母夹在枪头上,并且每套开锁枪有各种各样的探针。这些探针大多数由特殊钢材制成,具有很好的韧性、抗拉能力和抗硬力能力,因此,在使用开锁枪时,会在锁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个痕迹是痕迹检验员在现场办案时重点排查的项目之一,因为它可以直接定性此撬锁为开锁枪开锁,从而降低案件侦破难度。

文章来源:《工程力学》 网址: http://www.gclxzz.cn/qikandaodu/2021/0504/838.html



上一篇:汽车运用工程标准化的现状与应用探究
下一篇: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常见问题研究

工程力学投稿 | 工程力学编辑部| 工程力学版面费 | 工程力学论文发表 | 工程力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力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