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前所未有的考古项目是怎样炼成的?(3)

来源:工程力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今古船仍处于巨大钢沉箱的保护之下,广州打捞局的工程师为古船定制加固装置,用数十根钢支架为年迈的古船打上“石膏”。每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

如今古船仍处于巨大钢沉箱的保护之下,广州打捞局的工程师为古船定制加固装置,用数十根钢支架为年迈的古船打上“石膏”。每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文护专业人员会对古船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防腐液体喷洒,好像为古船“敷面膜”。

“未来,还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和复杂的置换和保护过程,古船船身才有可能不垮塌变形,完整地出现在‘水晶宫'内。”崔勇说,这可能还要等上数十年,需要几代考古人的坚守和奉献。

蹲点手记

探索广东文旅融合新路径

从全世界唯一的“整体打捞”方案,到陆地考古与水下考古相结合的唯一考古发掘方案,再到破解出水文物的保护难题……“南海I号”从1987年发现到如今,一直牵动着全世界水下考古界的关注。它依靠跨学科、多领域的顶尖团队合力,将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回顾“南海I号”的考古过程,已然超越了单一考古项目的复杂度。它不仅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水下考古和文物保护团队,还调动了国内顶尖的水下打捞作业、工程力学、测绘专业团队,堪称“跨界”合力开创的典范。

“南海I号”与它一同出水的十余万件文物,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的从无到有,也见证了广东水下考古事业的腾飞。正是借助“南海I号”与“南澳I号”等水下考古项目的成功,广东一直稳坐国内水下考古的头把交椅。

“南海I号”所在的海陵岛闸坡上有一个国家文物局设立的水下考古培训基地,两年培养1期学员。崔勇欣慰地说,如今他已经成功培养了共6期,培养了超过100名水下考古队员。“他们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大水下考古项目,都是主力队员。”

“‘南海I号'折射出的正是广东的敢为人先。”回看与“南海I号”相识的漫长时间里,技术、资本、概念的储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精力。

“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崔勇庆幸,一路走来,经过理想和现实的不断调整,所有看似“天马行空”的开创性想法最终都在广东落地开花。

伴随着“南海I号”入驻阳江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它引发的未来想象空间也在不断变大。

10年前,海陵岛还是个交通不便、尚未完全开发的海岛,沿海沙滩人烟稀少。10年来,海陵岛试验区开始重点改造海滨路、旅游大道等岛上的主要道路,打造了一夜埕旅游文化街,旅游地产项目遍地开花,岛上面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仅海陵岛2018年的旅游人数就从2009年的222.5万猛增至913万,旅游收入从10.8亿元增长至60.5亿元。

“南海I号”是全国两处采用“公众考古”参观模式的博物馆之一,考古工作全程处于观众参观之下。除此之外,陶瓷课堂,文物修复演示,AR、VR现场互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推出的研学之旅项目也同样火爆。今年6月,“南海I号”还将迎来南昌外国语学校的数百名学生,为他们提供一节别有风味的海丝文化课。

如今,伴随着800年古船的重生,“南海I号”正不断爆发出文旅融合的巨大能量。未来,随着800年南宋古船故事的精彩演绎,与“南海I号”相关IP的大型主题文艺展演、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策划出炉,将全面带动阳江海陵岛周边的经济发展,成为探索广东文旅融合新路径的样本。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孙国英?黄堃媛?李培?张俊?杨世华?通讯员?陈瑞锋?龙志坤?发自阳江?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罗斌豪?实习生?李佳璟

文章来源:《工程力学》 网址: http://www.gclxzz.cn/zonghexinwen/2021/0422/816.html



上一篇: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海归博士带着高端项目
下一篇:他曾是“疯狂英语”创办者,成名后娶外国妻子

工程力学投稿 | 工程力学编辑部| 工程力学版面费 | 工程力学论文发表 | 工程力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力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