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工程力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工程力学课程包含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主要研究杆、轴、梁等基本构件的受力平衡以及强度和刚度等问题[1]。我院的工程力学课程承担着全校多个专业的教

工程力学课程包含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主要研究杆、轴、梁等基本构件的受力平衡以及强度和刚度等问题[1]。我院的工程力学课程承担着全校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根据2018版培养方案,从2019年秋学期开始,我校的工程力学课程分为工程力学A和工程力学B,其中工程力学A含讲授58学时,实验6学时,修完课程考试合格获得4学分;工程力学B含讲授46学时,实验2学时,修完课程考试合格获得3学分。不论工程力学A还是工程力学B,和原来的工程力学课程相比,只是在授课的内容上进行了增减,但主体框架没有变化。工程力学在我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在2018班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原来未开设此门课程的专业,为了适应专业认证的要求,又加开了此门课程,因此每年的工程力学教学任务要开课1500人次左右,均是为工科专业所开设。而工科专业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但长期以来,对大学生道德层面培养的思政教育似乎自成一体,存在“孤岛”现象。因此,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把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2]。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参与到思政教育中,尤其对于工程力学课程这样的专业基础课,选课学生多,课时多,如果课程思政教育做得好,将使更多学生受益。

一、《工程力学》改革目标

我校的2018版培养方案,将工程力学的课程目标分为两个教学目标:①掌握工程力学的主要概念及静力分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研究方法、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选择合适的方法分析各种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②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力学模型,运用数学、工程力学基本理论进行静力分析,杆件内力、应力和强度,变形和刚度以及稳定性设计计算。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课程目标不应改变,即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仍为以上两点,需要加入的是本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虽然说一切德育工作均是思政,但体现在课程思政目标上,还应有所区分,因此制定的本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为以下四点:①通过经典案例,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②结合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观的培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③通过典型人物励志故事介绍,激励学生即使遇到困境也不忘本心;④结合典型案例,培育学生的工程素养,即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必须优先考虑环境和社会效益。

二、教学大纲修订

根据以上的课程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改革要求,需要在教学大纲中加入课程思政目标,在每章节中需要明确加入的案例和思政教育目标的映射关系,每个章节都分别要对应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同时在教学方式和学时分配上要进行适当调整。虽然新加入了思政教育目标,但该门课程仍是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的讲授仍是主流,主次一定得明确,思政教育不能占用大部分时间,在授课方式上,可由纯板书往板书与PPT相结合进行讲授,由于新增一些典型案例,这些增加的案例如果通过口述效果往往不好,但若是通过直观地图影展示,学生更容易接受,过渡也更自然,反之,会使学生认为是为了思政而思政,那样做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最后,对教学大纲在考核方式上也要进行修订,原来的课程考核方式为结课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在过程考核中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讨论,由于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加入思政内容,因此,对于过程考核,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思政考核内容。

三、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探究

对应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增加相应的思政教育典型案例,每个思政教育目标均应有典型案例相支撑。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讲解扭转变形时,可以先由《厉害了,我的国》中“蓝鲸二号”钻井平台讲起,探测可燃冰的转轴发生的变形主要就是扭转变形,然后“顺带”聊下蓝鲸二号钻井平台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实现了哪些方面的突破。在讲解应力状态章节时,可以从经历近1500年风雨变迁仍屹立完好的赵州桥说起,然后分析其石材的受力性能,讲解三向应力状态,表明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人利用了石材这种脆性材料抗压不抗拉的力学性能[3]。

2.思辨能力培养。在讲解弯曲应力的公式时,可以先从前人提出的弯曲应力的分布规律入手,如对于图1中的弯曲变形,其应力分布规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学者提出的应力分布假设是完全不一样的,伽利略认为弯曲正应力的分布是均匀的,而马略特则认为应力是从梁的下边纤维起沿高度线性分布,胡克在1678年的《论弹簧》中主张梁截面的正应力分布应是以梁的中性层为零的线性分布,但未能在这一思路下进一步展开和模型化。虽然提出以上主张的都是大科学家,但他们的主张也不一定对。可以从以上案例引导学生:若对同一个知识点我的讲解和其他老师的讲解不一样,学生应该怎么办,是盲目崇信还是通过查找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证明之,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章来源:《工程力学》 网址: http://www.gclxzz.cn/qikandaodu/2021/0224/535.html



上一篇:认识实习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力学专业
下一篇:基于三全育人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工程力学投稿 | 工程力学编辑部| 工程力学版面费 | 工程力学论文发表 | 工程力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力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