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中国天才高华健中美德三国抢着要,加入美籍却

来源:工程力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国家科技的进步以及尖端技术产品的研发上市都离不开高科技尖端人才的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更迭,智能产品、互联网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流行更加印证了这一

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国家科技的进步以及尖端技术产品的研发上市都离不开高科技尖端人才的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更迭,智能产品、互联网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的流行更加印证了这一点,而国际实力的博弈也越来越倾向于科技,科技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显然,培养和留住本国的人才,吸引外来的人才就成了国家人才战略中的重要的方面

可是,人的价值观不同,选择也不同,许多国家的高级人才最终可能并不会留在自己的国家而是选择去别的国家发展甚至是效力。在中国,这些人才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出国进一步深造的同时,可能会选择终身留在别国。

这样的选择曾经一度被国人不齿,因为对于这类人的标签印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崇洋媚外,不够爱国。国家辛辛苦苦地培养了他,他不为祖国做出贡献与回报就罢了,还反过来帮助其他国家进步,这实在是说不过去,让人愤怒。


但是,事情并不能一概而论,诚然他们做出了自己心目中的选择,这看起来不是那么的能让人接受,但是有人身在异乡,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实实在在的为国家默默贡献着。而这个曾经被多国争抢的中国天才高华健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虽然他最终选择了美国,但也无时无刻不心系祖国,自己不在国内,却也在默默为祖国助力。

天才的诞生期

高华健1963年12月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户平凡的人家,家境普普通通,却诞生了一位神童。

小时候的高华健就表现出异于他人的聪明才智,他聪颖敏捷,对知识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渴望,因此,上学时常常“跳级”,

在15岁时就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当时,国内的学术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建国初期,总体的科研水平甚至可以用落后来形容。大学时期的高华健在工程力学系就读,毕业后,有志于更深钻研的他在谨慎斟酌后决定赴美留学,对于学术能有更深更好的专业发展。而那时候美国的科研水平与环境显然是适合他的。


有天分又足够努力的他顺利考入了哈佛大学的工程科学系。在美学习期间,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友好得力的校友同伴,许多新奇的发明与物件对他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一切使得他非常喜欢,产生了强烈的留在美国的想法,之后,他又考取了同校的博士。

高华健的选择,不为功利为初心

成功拿到了哈佛大学工程学博士学位后,高华健仍然不满足于当下的学习成果,于是在美国进修完成后,他又赴德国更进一步学习。

并不让人吃惊,去到德国的高华健依然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他的优秀放到任何地方都不会被淹埋,可见他的出色程度。

顺利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同时他也被多国关注着,中国、美国和德国都想要留下这位出色的人才。似乎他的选择有些出人意料,当时还是中国籍的他,最终选择了加入美籍,在美国继续发展。


这时候,许多中国的同胞不淡定了,一时间质疑声和谩骂声争议的声音不断涌来,人们实在不能理解他这种“叛国”的行为,对他的印象一落千丈。

可事实是,高华健选择留美,并不是为了荣华与私利,他选择留在美国最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美国优越的科研条件以及前沿的科研团队。

“ 奠定并拓展了‘现代力学研究的前沿'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是这样评价高华健的,这个组织是具有怎样的说服力呢?

这是1946年就已经成立的,目前在业界公认的力学学科领域最具学术权威的国际学术组织!本来看上去如此“夸张”的一句话,分量瞬间沉重了起来,而不得不承认的是,高华健的成功离不开美国给他提供的科技物质团队等等一切的支持与帮助。

名扬多国,不忘孕育祖国桃李

在美国发展之初,高华健给斯坦福的一位教授做了7年的助教,

在1995年正式成为了一名副教授。

可见,他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凭着自己不间断的钻研与努力,

在2000年的9月份,他成功晋升为一位正教授。

这么多年来,他发表研究成果无数,已经渐渐走到了现代力学的最前沿,成为了这一学科的领军人物。

2009年,高华健的母校西安交大授予这位成功的校友

“名誉教授”

的头衔。说来让人不敢相信,在7年的时间里,他陆续被三个国家授予了“五个院士”的称号,研究成果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肯定。

文章来源:《工程力学》 网址: http://www.gclxzz.cn/zonghexinwen/2021/0301/552.html



上一篇:今日份院校调剂信息汇总!调剂一定要尽早下手
下一篇:就业率最高8大专业,没毕业就被“预定”,最差

工程力学投稿 | 工程力学编辑部| 工程力学版面费 | 工程力学论文发表 | 工程力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工程力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